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1/2)
“哎呀,如兄长所言,那这次大将军的北伐?”
“大将军久于战阵,应该没什么大碍吧?”
话题转移到蜀汉自己,大堂下面的人都更加关心了。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呵呵呵,这个倒不用太担心。”关仪趁着大家议论的时候,认真的翻阅了阵邸报,然后他飞快的翻到某页:“汝等没看到这句话么?谨慎用兵,反复寻找破敌liang……”
“这,这说明朝廷里面有高人,已经洞悉了这切。这位高人是尚书令么?”
“改之可能还不知道。我等出发的时候尚书令已经病倒不能视事了,这位高人……”关仪指指了指天。
“陛下?这怎么可能?”
“呵呵呵,怎么不可能。我说啊,你们都太小看陛下了。我大汉自先帝建guo以来,政局极为平稳,几乎没有发生过曹魏、东吴那样血满朝堂的残酷事件。这方面,是丞相、蒋大司马、费大将军、姜大将军等人自控、自律。另方面,陛下的宽宏与聪慧才是根本。”
本来话题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但是刚才翻阅邸报的时候他看到了朝廷尚书台给他的封信件。这就促使他还得继续说下去。
“尔等以为司马家愿意做这个权臣?天到晚不停的夷灭别人的三族,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反噬?尔等以为孙綝又愿意做这个权臣?须知权臣的lu不过两条,要么篡位成功,要么全家死光光……若是有的选择,谁愿意做权臣?还不是曹魏和东吴的皇帝没有拿捏好朝堂的平衡!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位陛下的可贵之chu啊!”
“不过……”关仪话锋转:“这寿春三叛之后,伪魏guonei能够反抗司马家的力量已经基本被消灭殆尽。而这司马昭又已经五十岁了。那么接下来,我大汉和东吴就危险了。”
“这是为何?”
看着底下除了马过在深深si索外,张遵、赵毅、孙刚、简单、廖勇甚至陈寿、李密都是脸茫然。关仪只感到深深的无力:虽然魏蜀吴三guo都建guo日久,各guo的官代官三代们都代比代烂。但是曹魏毕竟guo土广大、人力资源丰富。哪怕是百万中选也能挑出不错的人才来。而这小guogua民的蜀汉,在权贵阶层开始腐烂后,就真的找不出像样的人才来了。
“哎,诸位,这司马昭都走到今天这步了,难道最后甘愿被满门抄斩?所以他谋朝篡位是定的啊。”
看着下面的马过已经恍然,陈寿、李密似有所悟的表qing。关仪暗暗舒了口气:“司马家要代替曹家登上皇位,现成的例子就是学曹操。先受九锡,再封公,然后封王,最后逼迫曹家皇帝禅让。”
“原来如此。要受九锡、封公封王,必须要有战功是吧?太守!”
“改之说对了。当年曹操平定了凉州,先骠骑将军(马超)出奔汉中。曹操回到许昌后就被封为魏公。建安十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出降。然后这厮回了许昌又被加封魏王……”
“所以,司马昭要想称公封王,在篡位的道lu上更进步,就要攻伐我大汉或者东吴?”
说到这里大家终于反应过来了。实际上,在历史的本位面就是如此。西元63年,钟会才刚刚拿下汉中,大军还被姜维堵在剑阁呢,司马昭就被封为晋公。等到邓艾拿下d,司马昭迅速的又晋位晋王。顺利的为后来司马炎的篡位铺平了所有道lu。
“从高平陵政变开始,伪魏已经有十五六年没有主动进攻过我大汉或者东吴了。这是因为司马家在步步的夯实自己的权力基础,逐个的剪灭忠于曹魏或者不服从司马家的力量。现在,这个步骤即将完成。接下来,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我大汉或者东吴必将面对伪魏对我们发动的灭guo之战!因为那个时候,司马昭已经快六十岁了,他等不起了!”
大堂nei再次陷入了可怕的沉默。
少顷,张遵挺身而起:“那又如何!这司马昭不来便罢,若来了,就让他尝尝小爷丈蛇矛的厉害!”
“不错,我赵家誓与大汉共存亡!”
这边热血的年轻人在表tai,那边年纪稍微大的几个幕僚却是眉头深锁。
“老廖,你是战场上滚出来的,这伪魏若是举全力攻打我大汉,能够拿出多少兵马?”
“嗯,伪魏的雍凉兵团大概七万人。这是和我军常年交战的,战斗力稍微比我军最jing锐的动兵团弱点,但也差不了多少。此外,勇曾经听廖将军说过,伪魏在荆州大概有五万人,扬州大概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蜀汉的复兴】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62/1628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