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谪仙,北宫(1/2)

这一天,注定不是平淡无奇的一天。

黄昏时刻,紫禁城中传来了一道圣旨。

而圣旨落在了锦衣卫衙门中。

着皇室子弟孟玄策为锦衣卫都督,位列一品,与总督品阶相同,直接听命于朕,任何时刻都可进宫面见朕。

轩然大波。

一个皇室子弟,从未执官,一跃却是一品官员!

任意时刻进宫面圣!

这又是怎样是权力!

皇恩浩荡,圣眷恩宠。

总之,孟玄策这个名字在京城传来,而后随之传到整个大夏,其中最为关注的自然是在京城外的几位都督。

随后,据宫里的人传来消息。

孟玄策是由诸葛神侯带入宫的,他叫诸葛神侯为世叔,而且还在德乙殿内与陛下畅谈一个下午的时光,出宫时,还去太后的寝宫拜见。

据传,太后在那段时间脸上都挂着笑容。

出宫,还是由宫内的大总管孙大海亲自领出,据守在宫门口的侍卫说,大总管称呼他为小公子。

其中,流传最广的消息便是孟玄策的容貌。

在宫中见过他的人都说无法形容。

看见他就像是看见了太阳,月亮,绝美的花朵,舒畅至极。

山海间的壮阔形容不了他的气质。

夜间绝美的花朵也形容不了他的容貌。

剑眉下英挺的鼻梁,星目中的烟雨。

谪仙!

只要见过他的人都会觉得他是谪仙。

自天上而来,人世间罕见的容貌。

不论是无心的传播还是有心的传播,孟玄策在这一天,传遍了整个京城。

城东侧,坐落着神侯府邸。

城西侧,坐落着北宫世家的府邸。

灯火通透中,透着一股肃杀。

书房中,灯火摇曳。

北宫瑜,这位与诸葛正我齐名的大夏宗师人物,此时,却是捧着一本春秋读着,津津有味。

他身着一袭长衫,儒袍宽松,黑发黑眉,苍老的皱纹上弥漫着一股儒生身姿,看着就像是一位教书先生,实在无法与锦衣卫总督这样的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相连。

而书房内,还站着一个青年男人。

长相普通至极,可谓朴实无华。

飞鱼服,绣春刀。

腰上挂着的是锦衣卫都督的腰牌,碧玉牌,精致至极。

北宫懿,这位北宫世家的长子,锦衣卫三大都督之一的京城风云人物,此时朴实的脸上却是带着一腔怒意,他在房间内不断的踱步,嘴中还在不断骂道,“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对我们北宫有所怀疑,还是怀疑锦衣卫?”

“我们尽心尽力,他倒好还插一个神侯府的人进来?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一下子就成为了三品官员,与我相平也就罢了。父亲您还指挥不了他。这是什么意思?”

“还大夏……”

狠厉的目光落在了北宫懿身上,北宫懿将自己的话咽了下去,但眼神中还是愤愤不平。

北宫瑜收回目光,再次落在了手中的春秋上,嘴中微微出声,“谨言慎行!”

“收敛一下你的脾气,生了副朴实无华的面容,内里却是暴躁无比,几年前,我就告诫你,要学会看事情的本质,你若学不会,这辈子就是个锦衣卫都督,一个三品官员而已。”

他将书放下,指着面前的座位说道,“坐!”

北宫懿有些不情愿的坐下。

北宫瑜身体微微后倾,靠在背椅上,头仰望着屋顶说道,“你说他有何能力?”

“他姓孟,这就是最大的理由。”

“这个天下注定是大夏孟氏的天下,而我们只是他们的臣子。”

“这件事情,注定是为了那件案子,锦衣卫与六扇门都插不了手,自然来查的人最好是身居两个衙门的身份,这样一来,两个衙门相互制衡,谁也不会得到其中的隐秘信息。”

书房内,北宫瑜沉默不语,北宫懿脑海中也闪烁过无数的情形。

“这件案子,不能记录,也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知道吧?”

北宫瑜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

北宫懿点了点头道,“明白,锦衣卫内其余人都不知道,而且另外的两个都督在外地查案,短时间内不会回来。父亲,这件案子真的这么大?”

闻言,北宫瑜眼中似乎有缅怀,喉咙间微微出声,“那场叛乱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事情了。持续了整整几年。烽火遍布大夏,如若不是兰陵王率领大君收回南方,谁也不知道究竟会持续多久。那时候的你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又怎么会知道这场叛乱的惨烈。要知道,整座京城风声鹤唳,六扇门与锦衣卫天天在抓叛军,我在这个过程之中,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

“说实话,我当时与你爷爷都认为大夏要改名了,我们都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锦衣卫的总督都没有抱有希望,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于沧澜处听雨】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 谪仙,北宫〗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95/1959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