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首站扬州(1/2)

随着第一丝晨光从江面冉冉升起,大地也迎来了新一日的普照。

王邵在越行越平缓的甲板上眺望两岸风景,此刻,他们一行人已然行至了汴水。

汴水,又称汴渠、通济渠,是将黄河与淮河相连的重要渠道。

由于汴水上游首连黄河尾入淮河,每年黄河河水中夹杂的泥沙也会于两河交汇处沉积起来,形成淤塞,阻碍南北漕运之通畅。

唐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时,从隋朝承下来的疏浚工作就未曾停歇。

至贞观,唐太宗李世民依然在每年的初春都会下道敕令命当地衙门组织役夫,对运河进行“塞长茭,决沮淤”。更新最快 电脑端:

而如今,这才过十一月,便能瞧见两岸役夫忙碌的身影,这让王邵大为惊奇。

一直在偷偷观察王邵的宋玉舟,提着一壶刚温过的黄酒踱到了其身边,陪着王邵一同远眺片刻,这才举着老酒笑道:“见小兄弟一脸惊奇,可是心生疑窦,老夫常在运河之上行走,也许能解答一二。”

不等王邵问出口,宋玉舟便解释道:“他们原是北上的灾民,当地衙门自然不能弃之不顾,但全数救济又是力不从心,便想出了折中的法子,以工代赈。”

“谢前辈。”王邵恭敬的取过酒壶,这种盈盈一握的酒壶自然无需再配酒杯,只要拍开封泥,昂头便可饮用。

温酒入喉,一下子驱散了晨曦间的那种清冷,王邵不禁发出了一声舒爽的呻吟。

“啊……好酒,却不似二锅头性烈,敢问前辈,此酒……”

“绍兴老酿,花雕酒,滋味如何?”宋玉舟擎着微笑。

“呵呵,果然是一方水土酿一方酒,花雕入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说来惭愧,邵生于南方,却浪迹于长安,人说近乡情怯,辩机我也终免不了落入俗套。”王邵轻啄一口,不住感叹。

“老夫终于知道小兄弟为何能与老夫如此投缘,年纪轻轻,心智却异于常人,倒显得与吾等朽木之辈同龄,莫非研习佛法还能历练心智不成?”

王邵微微一笑:“呵呵,开悟是真,历练心智则仍需亲身经历,摔多了,自然就无需他们扶持。”

“呵呵,老夫虽不知小兄弟身上发生过何事,但老夫冥冥中有种感觉,笃定它,定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好故事。”

“故事毕竟只是故事,人,还是要向前看滴。”王邵目光深邃,不曾移动半分。

“哦,既然如此,那小兄弟又看到了什么?”宋玉舟玩味道。

王邵俊俏的脸上闪过一丝刚毅,旋即忽然大笑起来:“哈哈哈,我看到的,或许不久的将来前辈自会看到。”

“呵呵,那老夫就拭目以待了,至于这壶好酒,归你了!”

“前辈,这壶好酒本来就是我的。”王邵挑着眉毛侧过头来。

“好,该是你的,就当此酒是老夫临别之赠,哈哈哈……”宋玉舟大笑着矮身钻进了船舱。

王邵临风而立,抛酒入喉,咕咚咕咚喝个见底才肯作罢,随手将那空壶一丢,朗声道:“此情此景,不禁让我诗兴大发,啊,黄河呀,你全是水,啊,骏马呀,你四条腿!”

“噗哧!”

王邵一回头,便见崔莺莺与龙宇联袂而至,正在身后笑得花枝乱颤。

“咯咯咯,大状元,这是你的诗啊?笑死人咧!”崔莺莺毫不客气的调笑道。

龙宇也是侧立一旁,掩嘴轻笑。

王邵不以为耻,反而一本正经道:“现代诗对美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你们不懂。”

“我不懂?”崔莺莺表示不服。

“我总结了,学问之美,在于让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扇动别人出轨,你们女子之美,在于爱的无怨无悔。”

“说的一套一套的,那你们男子呢,又有何说法?”崔莺莺好奇道。

“我们男子啊,在于说谎说的白日见鬼。”

“噗!”两女皆翻起了白眼。

不久,商船靠岸,再南下就需要走一段陆路,王邵进城掷了百贯买下了两辆还算干净的马车,便载着众女直奔山阳渎。

山阳渎便是“邗沟”的重要一站,而邗沟又是联系长江与淮河的重要渠道。

早在春秋时期,邗沟就已经有了,是由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的一条运河。

东汉时,倍受当朝重视,三国争鼎期间,又为孙曹两国必争之地。

至隋,隋炀帝发淮南之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杨江,拓宽河道,并在两岸栽柳,这才有了唐初的邗沟运河。

说起邗沟,则不得不提它途径的一个大城市,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扬州城,在贞观年间,扬州又名江都,顾名思义,江上之都,可想其繁华。

而江都,同样也是王邵一行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站。更新最快 手机端::

这不,翌日午后王邵一行人便踏上了江都的地界。

诗仙李太白送孟浩然时,早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虽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辩机】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五十八章 首站扬州〗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40/24090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