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端倪(1/2)

岐州凤翔府一干官员凑在了一起,正低头拜见从长安过来的三人,这三人对他们这些地方官吏来说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御史大夫张亮,大理寺卿孙伏伽,最后一位不是刑部尚书李道宗,而是李二钦点的钦差许敬宗。

也不奇怪,李道宗还在带兵,这刑部也只能派他的几个下手过来撑门面,但面对这三号大人物,根本连屁都不敢放,乖乖跟着狐假虎威才是正途。

对于地方官吏,迎接天使自然有套完善的流程,等集体参拜了后便是一场盛大的接风宴,张亮、孙伏伽、许敬宗三人相互看了一眼,也是欣然赴宴,毕竟真正查案的不是他们,酒桌上先摸摸凤翔府情况比之一到就大肆查案来的更妥帖一些。

而王邵这边已经直接去了案发地点,毕竟由张仪带着,下面的人自然毫无阻拦。

至于两个丫头则被王邵赶去凤翔县里游玩了,要是留在这边也只会添乱,还不如好好在城里玩一玩,反正有钱任性!

“贤弟,案发点就在这里,你来看看吧。”张仪一边命人解开警戒的绳索一面带王邵进来。

“嗯。”

王邵嗯了一声,也没等来人解开绳子,而是直接钻了进去,张仪回头瞪了这群慢手慢脚的手下一眼,也学着王邵矮下身子钻了进去。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王邵一个生面孔,他们更不知王邵又是何人,按惯例一旦封锁现场与案件无关人等都是要驱赶的,哪会主动请人破坏现场,正因为张仪急着案子的事情连介绍都没介绍,所以手底下的人不知所措,嘛,也算是情理之中吧。

王邵没理周围大理寺卫探究的目光,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现场内的车辙痕迹上,蹲下身子用手测量的一下,扭头对张仪道:“朝廷发出的三十万贯恐怕不是铜钱吧,是白银?还是黄金?”

张仪赶紧回答:“是白银啊,三十万贯若换成铜钱那得多少,肯定是装不下的,不过贤弟还真厉害,只一眼就知道了?”

王邵暗暗点头,三十万贯全换成铜钱足足有三亿枚,那少说也将近一千八百吨,这要用十几辆马车装恐怕真装不动,用集装箱搬运还差不多,换成白银差不多不到十吨,三十万两白银按唐朝牛马车运载半吨的量估计十几辆马车正好合适。

嘴上笑道:“呵呵,若是白银那就差不多了,看看这些车辙的痕迹,显然只有十几辆过境,所以我断定必是黄白之物。”

张仪一脸恍然大悟,随即兴奋道:“原来如此,不过这次找贤弟过来我还真找对了,一眼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果然破案有望了。”

王邵笑着摇摇头,心道:“这才哪到哪儿啊。”

站起身子查看了四周一圈,车辙入了林就消失不见了,王邵指着竹林道:“可派人去林中查看了?”

张仪连忙跟了上来,嘴上道:“看了,踪迹就是进竹林后消失不见的,我已命人通知凤翔府的所有官兵带着锄头铁铲过来,可……三天了,挖地三尺也没见到装银两的箱子。”

王邵呵呵一笑摇头道:“不在这。”

张仪一愣,急忙询问:“贤弟你方才说什么?”

王邵看着眼前如发掘文物工地的场景笑道:“呵,案发地点根本不在此处,你们就算挖地十尺也一定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张仪一脸严肃,站到王邵身边道:“贤弟为何如此以为,可有确切的根据?”

王邵撇了张仪一眼,认真道:“装银两的车是这些没错,从车辙也能看出来,但大哥似乎忘了一件事。”

“什么事?”

“一千官兵不吃不喝就上路吗?粮草车呢?”王邵扭身反问道。

张仪呆若木鸡,半天才一拍脑门反应过来:“对啊,一千官兵总不能不吃不喝吧,他们的粮草车也应该跟着,这么一算这些车辙似乎少了,看来这里是那些贼人故意留下的线索,仅凭车辙痕迹断定当时银两还在车上就很不可取了,贤弟是这个意思吧。”

王邵一脸孺子可教的模样,笑道:“呵呵,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了,也许中途贼人就已经掉了包故布疑阵来误导大理寺追查,也可能是一路押送到了这里才被官兵发现他们压的不是白银,因为惧怕看管不利朝廷追责而故意弄出的,这些皆有可能,唯一能肯定的是,这里百分百不是案发现场,所以你赶紧叫弟兄们不要挖了。”

“好,我听贤弟的。”

张仪听了王邵的分析后,赶紧下坑去叫停,翻了三天土的众人一听上官吩咐,如蒙大赦,纷纷弃了工具毫无形象的休息起来,自然,也对三言两语就说服张仪的王邵感恩戴德,随即又对王邵的身份好奇起来,私下里众人低声交流着,时不时还指向王邵这边。

“都起来,继续挖,你们想偷懒不成!”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看官服应是凤翔府的官吏,尖嘴猴腮酒色无度的模样只一眼就让王邵倒胃口,心说李二同志选拔官员的时候也该注重下仪表和德行吧,这货一看,仿佛脸上就印着“我是大贪官”。

坑下的官兵被这一声吼吓了一跳,但见来人便也没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辩机】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一章 端倪〗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40/2409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