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节:蔡氏兄弟(2/3)

着货物去往汴京。

没用两个时辰,一行人就到了陈留,入得城内,王诩先将学生们和冉儿安顿在了客栈里。就去了商贾往来的东城,打听行商会的下落。

汴河结冰带来的不便反倒是繁荣了陈留,往来的大小商人们似乎也都习以为常,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城东的客栈里,谈论着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货物买卖。

“又冻上了,年年都冻,年年都堵,一点儿辙没有。”戴着貂裘帽的汉子咕噜噜地将一杯酒灌进了喉头。

“老天爷的事儿,咱们有什么办法,喝酒喝酒。”一旁黝黑矮小的男人说着听天由命的话。

“啧啧,你这酒可不咋地。”对坐上了些年纪的人抿了一口。随即放下了酒杯。

貂裘帽汉子斜睨着中年男人。“我着酒可是京城里弄来的,这都不咋地,那还有什么酒咋的?”

“诶,你还真别说,我们南方的酒比起京城的好上千百倍,不信你尝尝。”中年男人也不吝啬,顺手翻开身边的一个包袱。拿出一个不大的酒壶。

“倒上,我倒要看看这是哪路神仙的尿。”两人杠上了一般,硬是要比比高下。

“斯…啧…好酒,好酒,真他***好,再来一杯?”一杯杜康入喉。汉子顿时放下了身段,笑容里都带着些谄媚。

“哈哈哈,喝着,就着一壶,喝完了也就没了。”中年男人大笑着,将壶中的酒均分给了一桌的几个人。

“好好好,好东西,这酒驱寒提神。健脾养胃……就是少了点儿。”

矮小的男人一番吹捧。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几个月前听别人说是广南东路出了好酒,当时还不信。今儿尝着了,果然是真真儿的好啊。”汉子有些意犹未尽地看着空空荡荡的酒杯。

中年男人摆手笑道,“这酒还真不是源自广南东路的,最早还是两浙路杭州出的,后来才传过去的。”

“说说说,这怎么回事儿。”一众人没了酒喝,听着这里面有故事,顿时起了劲头,来往南北的商人们最爱打听天南地北的事。并非只是为了消遣解闷,同时也是寻找商机的一种手段。

“嘿,那我就给大伙儿说说。”中年男人见自己成了焦点,也不由得生出几分自得,“江南四大家你们可知道?”

“这谁不知道,靠山面海人称东南海龙王的陈家,财资丰厚能够钱贷江南的黄家,经营广袤货通南北的王家,世居太湖良田万顷的李家。若是要论腕子,怕是比京城十三行都不差。”汉子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自己便是其中一家。

“兄弟眼界开阔,但是这都是旧事了。”中年男人笑着道,“今后的江南恐怕就只有陈夏二家啰。”

中年男人随即将江南的一番风起云涌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番,其嘴上功夫比之茶楼客栈里说书的都丝毫不让。

“这酒便是江南夏家酿出来的,两浙转运使已经上奏朝廷,朝廷开始和买了。”中年男人的话语中不知为何有些叹息。

“哎,朝廷要是一和买,这酒能入咱们的嘴里还有多少?要是咱们大宋处处都能酿出这般好酒就好了。”汉子感叹道。

王诩在一旁听着他们的话,有些汗颜,这酒的钱已经赚够了,是应该造福黎民的时候了,看来着孟纯去南方拓展酒坊场的生意不是个坏事。为了一些利益,让自家背负骂名就不值得了。

“马车队来了,要运货的快来。”客栈外的忽然出现一个彪形大汉,粗着嗓子一喊,客栈里的商人们纷纷涌了上去,只有刚才讲故事的中年男人依旧坐在原处。

王诩听得他刚才之言,料想他应该是南方人,于是凑上前去,“在下王诩亦是南方人士,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了王诩一番,怔怔地看了一会不知在想什么,“在下严粟,往来南北,帮十三行做些个金银铜铁的生意。”

两人寒暄一阵,严粟问道,“瞧王官人的模样不是生意人吧?”

听着官人着称呼王诩笑笑,不禁伸手摸摸下颚长出的一些胡渣子,本来有剃须习惯的他,从陈卯那里知道了古人成年是必须蓄须的,只有内侍(太监)才没有胡子,所以他也开始留起了胡子。

“严官人好眼力,在下的确不是生意人,是要京城赶赴此次科举的。”

“哦?!”严粟一听,顿时肃然起敬,“不知王官人要赴哪一科?”

“进士科。”

“自古荆楚多英才,没想到王官人年纪轻轻,就能赴进士科。以茶代酒,严某祝王官人荣登龙门。”严粟对王诩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王诩亦是回敬严粟,看了陈卯所说的宋人,焚香取进士,嗔目待明经,果不其然。

“为何严官人不去和其他商人一道运货?”

严粟笑道,“王官人有所不知,我贩运的乃是金银铜铁,这些个东西耽搁得起,不像粮食蔬菜家禽这类,天气冷冻大,路上耽搁得久了,就要坏事。”

王诩点点头,看来眼前这个严粟还是很有一番风度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皇商】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节:蔡氏兄弟〗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1/3174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