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节(4/6)

的想法。

密州在胶州半岛,离着高丽很近,而且密州市舶司乃是主持大宋和辽、金、高丽以及倭国的海贸的重要机构。

只要自己能够成功接掌密州市舶司,那么不仅王家的势力能够极大地北进,同时也能和陈家在海贸上一较高下,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掌控北方几国的情况,这是王诩最想要的。

“密州市舶司?”李清臣念了一句,笑道,“邵牧还真是不改商人本色呐。”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让李侍郎见笑了。”王诩笑答道。

既然王诩已经有了主意,而且愿意被贬出京,这件事也就容易得太多太多了,两人和王诩闲聊了一会,便告辞了。

王诩刚送走了许将和李清臣,就接到了宫里的消息,一个内侍匆匆来找王诩,要求他即刻进宫。

王诩猜想应该是许将和李清臣说的事,也不敢怠慢,就跟着内侍匆匆进了宫。

王诩刚一进宫见到赵佶,就见赵佶一脸的担心,王诩宽慰了赵佶几句,便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虽然赵佶有百般的不舍,但是王诩晓以大义,赵佶知道王诩是为了不让自己为难,也避免了冲撞向太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王诩的意见。

王诩告辞了赵佶,出了宫门,就立刻召集了德祥、燕青等人,他要在走之前,部署好汴京城的一切,以便回来之后,就能收获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在王诩的宅子里,王诩召集了德祥、燕青等人。

王诩先问德祥道,“德祥,山诚伤势如何了?”

德祥眉头微皱,显得有些担心,“山诚伤势较为严重,虽然现在并无性命之虞,但是恢复恐怕是个漫长的过程。”

王诩点点头,他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才,尤其是像山诚这种难得的人才,“德祥,嘱咐医馆,无论用什么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山诚治好。”

德祥应诺了一声。

随后,王诩又问燕青道,“小乙兄,如今摩尼教事已经基本处理完,你打算怎么办?”王诩虽然知道水浒是杜撰出来的作品,但是其中的二十多人是确有其人的,他很想将这些能人异士由暴徒变作对朝廷对江山社稷有用的人。

燕青朝王诩拱拱手道,“小乙还需回大名府一趟,将柴大官人所托之事了解。”

王诩一听,顿时发现燕青言语中似乎还有余地,急忙问道,“之后小乙兄还有何打算?”

其实在清风观的时候,燕青已经表明了志向,喜欢游历四海。是个浪荡不羁的人,但是王诩还是舍不得就如此放走这个难得的人才。而且山诚是其师兄,有了这一层关系。王诩是想要竭力挽留。

燕青见王诩如饥似渴,也深知其心意,心中颇有些感动,这些天也是对王诩其人的才能有了全面的了解,王诩定然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但是奈何自己心性不定。

燕青叹了一声道,“小乙还是回一趟大名府,向柴大官人了解了此事再说吧。”

王诩见其未定主意,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是听其话没说满,还是有着一线希望,“好,那邵牧就静候小乙兄的佳音了。”

燕青笑笑,朝王诩拱拱手。

随后,王诩又问德祥道,“清月楼那边情况如何?”

德祥明白王诩说的是什么意思,在场也没有外人,就直接道。“按照公子的意思,清月楼收集到了很多情报,而且规模也较之前扩大了一倍有余。”说着,德祥就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册交到王诩手里。

王诩打开一看。名册里小到工部的一个员外郎到大到礼部尚书都赫然在列,看来七情六欲谁都逃脱不了,风月之事更是人人向往。

王诩放下了心。将册子交给了德祥,“交给清月楼负责的。让他们继续监视下去,做得不错。你回去之后,每人重重打赏。”

德祥点头,将册子揣进怀里。

说着,王诩又补充了一句道,“尽快把你手头的事交接掉,让后把善喀部的人抽调出来,恐怕马上我们又要出京了。”

对于跟着王诩天南地北地跑,德祥没有一句怨言。

随后,王诩笑着转向匡尚,“匡尚,多日不见,倒还是富态了许多。”

匡尚也跟着笑道,“公子见笑了,报社在马先生手里已经进入正轨了,匡尚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所以,这些日子倒还是清闲得很。”

王诩哈哈一笑道,“接下来你可就要忙了。”

匡尚神色肃然道,“请公子吩咐。”

王诩想了想,便将脑海中的计划说了出来,“我要你抽调报社最有能力的人出来,去做一件事。”

“何事?请公子吩咐。”

“首先,去西北联络上七大商号以及青唐南归城,要买青唐最好好马,越多越好。”王诩说完,又顿了顿继续道,“然后再分两路,一路去大名府,一路去江南杭州。大名府那里有马先生和丁强,派人去了之后告诉他们,一样是要抽调出眼疾手快,头脑灵活的人出来。杭州那里有任远,报社也是最成熟的,能抽出来的人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皇商】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八十六节〗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1/3174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