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剡注,井仪(1/2)
公子彭生天生就未在武事上惧过任何人,便是对自己的数位师傅,以及后来武艺精纯的召忽,也只是崇敬,真要成为敌人,他是不怕的。更何况,从行步上便可看出南宫长万只是天生神力过人,但并未像他一样有名师传授武艺,习练内外功,以气运箭。
以召忽的眼光看来,他和南宫长万一样,原则便是直来直去,宁死不屈,不同的是,南宫长万不似他出自教养更好的宫闱之中,个性上比他更矜傲,太容易得罪人,不过凡是有才之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傲气,召忽雄心勃勃,只想拉拢这盖世勇将,自然不会太放在心上;
另外,相比之下,南宫长万比彭生更死脑筋,这一点,从彭生知道送礼给自己爹爹,而南宫长万来了齐国,除了索取神鹿,便是一直锋芒毕露,便可看得出来。
召忽不知道的是,练箭场数十人里,以宋国老臣于让最是提心吊胆:宋庄公本来派他们前来,是取经问道的,眼下第一天见到齐僖公和召夫子,还未习得具体的法子,若南宫长万就在强盛的齐国胜了齐侯的公子和其颇为看重的新秀,双方面子上如何过得去?
如若败了,又有负他神将和宋国的威名。
自己一路上就千叮万嘱,叫他去了人才济济的齐国,得锋芒内敛,不要太过招摇。他却不知这傻小子只把他当做自己长辈一般,虽口头上喏声连连,只是左耳进右耳出而已。方才在学堂里,他置众人观鹿的要求于不顾,执意要和二人一起去田猎,他就暗道不好;想不到此时来到练箭场,他又旧病复发,口出狂言,将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自己更是胸中满腔怒火,只是无法发作。也不知道主公是哪根筋不对,要把这事精搭上?或许他也厌烦南宫得紧吧,这就是所谓“眼不见为净”?
齐僖公说道:“你们便从剡注开始吧。”
周礼规定,射艺从易至难,分别是剡注、井仪、叄连。剡注是基本的技法,井仪要求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这一点,便可难倒百分之八十的贵族,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做不到;而那叄连同样是四箭,却要求后三箭如同连珠一般相衔,矢矢相属,皆入正中。
如此要求后面三箭一次比一次力大,才能钉住前箭,又最考验射手的精准度,以及对力道的把握。若非天资绝顶之人,绝无可能办到。史书记载,整个西周两百余年来,也就周穆王一个人做到了,无怪乎他征战四方,无往不克。
公子无亏一脸兴奋,说道:“君父,今天不是大射礼,鼓乐和获者就免了,这司射、算者就由小儿一人担当啦!”
一面大声对着百尺外的侍者喊道:“张候!”侍者忙将皮质箭靶张在木架上固定好。
他立于两人数尺外,见两人已挂好了箭囊,拈弓搭箭毕,稍稍顿了一下,大喊道:“请射!”
只听得飕的一声,两支箭矢同时从鹄之正中穿出,远远地落下,那木架兀自微微地颤动。
在周代里,箭靶正中那一圈称为鹄,即是后来的一环,鹄的正中,也就是圆心叫正。
两人顺理成章,几乎没有难度地完成了剡注,一时间旁人纷纷击掌喝彩,齐僖公满意地点了点头。
召忽暗忖道:“二人的剡注之功不相上下,但看箭矢的势头,显然彭生并未催动内劲。嗯,若是我二人比试,会比他们这一箭势头更劲。”想道多日之前练箭,师傅祝似熊评说自己功力未至化境,但瞧二人的身手,怕是比自己还差了一些。
公子无亏又叫道:“井仪之礼,请准备!”
彭生斜眼瞟去,见南宫长万举重若轻的样子,心下好奇,想道:“我也是近年来拜了名师,武艺大进,才达成这井仪,偶尔状态不好,还射不中呢,难道此人就真的这么有自信心?”一面跨步站定,从箭筒中抽出四支铜矢夹于五指,暗运内劲于指上。
阳光照射下,召忽见他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势,心下暗自佩服。
两人眼睛一动不动地瞄着箭尖和箭靶中心。
于让在一旁心神不定,瞧着公子彭生的架势,似乎不比自己国家的神将气势弱,心里暗暗祝祷,最好南宫长万熟悉的井仪今次出错。
随着公子无亏的喊声,飕飕飕连响数声,箭带劲风地一支支飞出,却速度各有不同。
彭生是以内力催箭,速度极快,而南宫长万第一箭射出后,以飞快的手法从箭囊中分别抽出剩下三支,虽速度稍有不及,但也比常人快了许多。
公子无亏飞快地奔至射架前,射架不远处的几名侍者也忍不住趋近察看,只见得他看了一会,回头大喊道:“全中了!全至正中!”
远远地,召忽见那几名侍者长大了嘴,已经说不出话来。恐怕他们一生之中,也见不到一人可以完成这“井仪”之技,现下却同时看到两人达成,如何不惊讶莫名?
南宫长万对彭生呼道:“公子好箭!不愧是拳打猛虎之人!”
彭生拱手笑道:“将军神力惊人,我长这么大了,就没见过两人能完成这井仪,佩服!”
连老成持重的召沫都忍不住大声鼓掌,心道:“看来人果然各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春秋我做主】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二章 剡注,井仪〗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57/3571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