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赔偿(3/5)

腰板呐!

而且云英好几次看到王叔欲言又止,仿佛有什么话想对韩氏说,但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王叔可能隐瞒了什么事,而那件事显然对韩氏不利。

在回傅家之前,云英要弄清楚到底有什么麻烦等着她们。

韩氏直来直往,没什么心机,她没把王叔当奴仆看,对他很客气,但也没想到要拉蔓。对她来说,一家人应该互帮互助,船到桥头自然直,用不着想太多。

云英只能靠自己了,她不是真的七岁孩童,可以为韩氏分忧。

她吃完一个菜馅馒头,把另一个只咬一小口的馒头塞到韩氏手里,“娘,地皮菜太脆了,我不爱吃∫只吃皮,你帮我吃完吧。”

韩氏骂她,手指头狠戳她的脑袋,“你咋这么挑?一文钱一个的好东西,还嫌不好吃?”

骂归骂,她接了馒头,犹豫着要不要再数一枚钱出来,“吃饱了没?要不娘给你买个羊肉馅的?”

云英笑着摇头,去后院找水洗手。

韩氏三两下把馒头吃了,随便抹一下嘴巴,小声嘀咕:大丫身子不好,还是先让她好好养着吧!

女伢子家可怜,生来就要吃苦,吃得少,干的活多,出阁嫁人以后也不清净,要伺候相公一大家子,公婆小姑都得服侍好。韩氏小时候根本没吃过饱饭,倒是和傅老大成亲之后过得轻省些,偏偏傅老大是个短命鬼。

韩氏叹口气,她吃了那么多苦头,不忍心让女儿受同样的苦,她得多挣点钱,给女儿攒嫁妆,嫁妆多,女儿就能说个好人家。

她咂咂嘴,扭头看一眼蒸屉里雪白松软的馒头、烧饼,回味刚刚咽下肚的菜馅馒头,把怀里装钱的布兜捂得紧紧的。

难怪要一文钱一个,还真是好吃啊!

屏风外面,孙先生训斥两个学生一顿,方人抄书。

傅云启和傅云泰的手好得差不多了,没借口推托,兄弟俩撇撇嘴,悄悄朝孙先生的背影翻白眼。

孙先生忽然转头。

霎时一片父窣窣的响动声。

傅云泰反应快,扭过脸去假装在翻阅桌案旁的一本《小学集解》,不敢和先生对视。

傅云启来不及收回脸上的憎恶表情,折睛,试图蒙混过去,被眉头紧皱的孙先生扯出书房,提溜着耳朵揪到院子里肪。

外面并不怎么冷,但是人来人往的,回廊里丫头、婆子时不时从他面前经过,虽然她们尽量不露出异样神色,但还是能从她们眼底看到促狭和讥笑,傅云启羞得耳垂红透,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躲起来。

尤其听到孙先生表扬五妹妹的声音从糊了一层丁香色窗纱的槅窗里飘出来,他更是无地自容,满脸惭色。

帐幔高卷,丫头把傅云英写好的功课送出去★先生接过,仔细看了一遍,面露赞许之色‖时惋惜,若是五小姐是位少爷,他何必发愁不能替四老爷完成望子成龙的心愿?

他走回书桌前,翻出两本手抄的书册,一本是《性理字训》,一本是《千字文》。

“从纲领开始,先读大段,然后大段分小段,小段分细段,每天通读三百遍。从明天开始,一日记诵一小段,隔一日背诵给我听。”

把两本书交给丫头,孙先生踱步至屏风前,捋一捋胡须,朗声道。

傅云英翻开书册,一目十行,《千字文》她以前背过,略读个几遍应该能重新记诵,倒是《性理字训》她没学过。

她合上书本:“学生谨记。”

孙先生教傅云启和傅云泰也是这个法子,先从背书开始,不用明白字句的意义,从头到尾背下来,背得滚瓜烂熟,不论先生从中间哪一段起头,他们必须能立刻接上下一句$此背个几个月,先生才开始细讲段落的涵义。

本朝规定,八股文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八股文的题目全部取自其中‰要飞黄腾达,就得考科举。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写好八股文,而想写好八股文,必须熟读四书五经。本朝规定阐释题旨只能依据程朱理学派学者的传注,写八股文,只看程颐、朱熹的解经之法,每一个字,每一句言论,牢牢遵守程朱理学的规范。

黄州县文风不盛,一般人家的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能考中秀才就心满意足,考中举人那是祖上烧高香的功德,全家都能跟着鸡犬升天。考中举人之后,大部分人选择凑钱疏通关系觅个肥差,很少有人继续苦读,把精力投入到会试中去。

一来,江南的考生个个学富五车,届届包揽进士一大半名额,事的由北直隶和各地省府的学子瓜分,边缘偏僻州县的学子不管是学识还是眼界都比不过他们】届会试,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京师,群英荟萃,个个出口成章,才高八斗,乃人中龙凤。跟人家比,小地方出去的举人连张口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和他们竞争。二来,考进士花销太大,之后应酬来往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寻乘家实在负担不起,也只有富庶的江南学子能够随心所欲地挥金如土。

去京师参加会试的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老大是女郎】最新更新章节〖149.赔偿〗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65/653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