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四)(2/7)
桢和沈介溪政见相对,张党和沈党水火不容,凡是沈党提出的奏议,不管对错,张党的大臣全部反对。
崔南轩的母亲和陈老太太一样,也是节妇←考中探花后,为表彰崔母忠贞不二,官府准许崔家请修贞节牌坊的要求。崔氏宗族兴高采烈,划出两百亩上好的肥田作为族产,每月发放银米赡养族中的寡妇孤儿♀本是好事,但结果却酿成不幸,其后两年,当地陡然多出几十个为夫殉节的节妇,其中一半是被公婆或者族里人强逼的。
为了给宗族“争光”,正值妙龄、还未出阁的小娘子竟也在亲生父母的劝说下悬梁自尽——和她定亲的表兄一病死了,没过门也要为夫守节。
崔南轩后来有没有后悔仓促为母亲争取牌坊,傅云英不知道←没有写信训斥家乡族人,节妇刚烈忠贞,有利于崔家提升名望≮族是他的助力,对他来说,什么都没有前途重要,死几个远亲而已,他不会放在心上。
天底下的男人皆是如此,傅家出了一个傅云章,傅家就迫不及待为他造势了。
厢房中的女眷们围着苏娘子打听请立牌坊的事≌娘子带着一双儿女投靠傅三老爷过活,她儿子苏桐才学出众,明年开春要下场↓寡妇失业的,时炽傅三太太说话解闷,消息灵通。
苏娘子手里飞针走线,小声道:“不离十了,只要二少爷写篇文章交上去,事情就能成!”
女眷们两眼放光,一脸与有荣焉。
傅云英摇头轻叹,这些妇人显然被族老们忽悠过,以为族里有一座贞节牌坊是件很荣耀的事。
哪家宗族有贞节牌坊,确实有利于族中的小官人和小娘子嫁娶∏些高高在上的官宦人家最重名声,说不定会看在牌坊的份上放下身段和傅家结亲,但是牌坊同时也是一副枷锁,牢牢禁锢族中妇人的言行举止。
女眷们七嘴八舌,讨论得热火朝天,院外响起一片奉承声,小僮仆掀开蓝底白花布帘,簇拥着一位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老妇人走进厢房。
老妇人头戴黑地纲万年抹额,穿蒲桃青漳绒滚边大袖氅衣,沉香色万纲纹竖领夹袄,衣襟前一对蜂赶菊金扣子,发髻梳得光光的,簪一枝寿字形银制发钗,腕上一串佛珠,手里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娘子,进得厢房,扫视一圈,淡淡颔首。
女眷们愣了一瞬,不约而同跳起来,堆起满脸笑,“老太太来了,老太太过来坐。”
几个妇人抢着搬椅子,几个把火盆挪到老妇人身前,事的一拥而上,争着去搀扶老妇人。
傅云英坐在小杌子上,双手捧着烤红苕,继续吃她的。
十八婶也没上赶着去讨好老妇人,暗暗嘀咕:“大房的大嫂子从来不出门的,今天怎么亲自来了?”
傅云英吃完烤红苕,拿出绸手帕擦手。
这老妇人就是二少爷的母亲陈老太太?难怪傅家的媳妇们巴巴地跑过去奉承她。
陈老太太的出现让众人又惊又喜,苏娘子一边笑着巴结老太太,暗地里朝小丫头使眼色。
小丫头意会,出去找家仆打听大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很快,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祠堂:二少爷傅云章大逆不道,拒绝出席今天的宗族大会,他反对为自己的母亲陈老太太和其他寡妇修贞节牌坊!
厢房里的妇人们惊诧万分。
丫鬟敷儿连忙几步冲上前,斟了杯八宝茶给大吴氏喝下。
“那是他们没见过世面。”傅四老爷挺直脊背,等大吴氏平静下来,缓缓道,“黄州县巴掌大一块地方,能有多少人?娘,我偿南直隶,南京、苏州府、杭州府那一带的官宦人家,小娘子从小跟着家里的长辈读书,个个能写会画,听说写出来的字比秀才们的还好∷家是大家闺秀,我们肯定比不过,学学人家的派头也不错,读点书而已,怎么就成胡闹了?”
大吴氏知道儿子主意已定,心中不满,反问他:“既这么说……你怎么不让月姐和桂姐也跟着两个哥哥一起读书?”
傅四老爷叹口气,苦笑道:“月姐性子软弱,我不会让她远嫁,免得她在外边受委屈⊥她去读书,不等别人指指点点,她能先把自己吓出毛病来。桂姐那孩子主意大,不管嫁到什么人家都不会被人辖制住。桂姐会一手好绣活,缝补剪裁的事她最拿手,我听秀娘说这几天她开始跟着灶房的婆子学造汤水、蒸馒头,您自己私底下问问她,她舍得每天挤出一两个时辰读书吗?”
“英姐那孩子不一样,我看得出来,她扛得住压力。”傅四老爷站起身,笑了笑,接着说,“您不用的,英姐像我,黄州县这地方太小,容不下她,您不用怕她败坏傅家的名声。”
傅家的女孩不认字,读书上学这条路,从来没有人走过,等在前头的必然是重重艰难险阻,傅四老爷怎么敢轻易让月姐和桂姐去冒险?
英姐不同,她是个没爹的孩子,她娘豪爽马虎,不大管她的事,她比两个姐姐自由,她能吃苦,愿意为念书放弃其他东西,这一点月姐和桂姐做不到。
女孩读书不能考科举,没法当官,读再多的书,终究还是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老大是女郎】最新更新章节〖153.(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65/653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