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结局(三)(4/5)
傅四老爷笑得见牙不见眼,一迭声催促侄女,“英姐,快去快去,二少爷这是要指点你写字!”
傅云英嘴角轻轻抽搐了两下∞奸不商,四叔果然是个合格的商人⊙怪他死皮赖脸非要跟过来,原来道谢是假,找机会接近傅云章才是真,看他这招打蛇随棍上用得多熟练!
她把《一统路程图记》递给奸计得逞而眉开眼笑的傅四老爷手里,退回书房。傅云章霁月清风,又是高高在上的举人,自然不会帮她铺纸磨墨,至于傅四老爷,光顾着对着傅云章傻笑了,更不会想到这里↓向傅云章道,“二哥,借你的笔一用。”
傅云章一愣,嘴角轻扯,“倒是我忘了。”他走到书桌前,拈起一枝竹管笔,声音里带了一丝笑意,“英姐,过来。”
傅云英应声走过去。傅云章的书桌对她来说太高了,她垫脚把桌上的纸和砚台、笔架拿下来,铺在凳子上放好,镇纸压在一边,徐徐吐出一口气,酝酿片刻后,悬腕提笔。
傅云章让她写的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一共只有二十四个字♀二十四个字笔画简单,每个幼童最开始习字时基本从这一句学起。
上辈子傅云英开始习字时,每天描红都是这句话,描到后来,她闭着眼睛也能把这二十四个字一笔不错地写在一张纸上『选廉看她不耐烦,笑着敲她的额头,告诉她这二十四个字虽然简单,但蕴含了汉字的基本笔法,反复练习这些字,方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汉字的结构,运笔的时候才能一气呵成,有筋有骨。
每一个字她写得一丝不苟,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她运笔的流畅。
她没想着要隐藏自己,既然特立独行,那就注定与众不同,何必藏藏掖掖,多此一举。
傅云章站在她身后看她握笔的姿势和每一个笔画的落笔,一开始看她提笔时,他面带微笑,等她写完“孔乙己”几个字后,他眉头微微蹙起,神色越来越严肃。
她的字清秀婉丽,到底年纪小,腕力不足,还稍显稚嫩。但她写字时的姿态却锋芒毕露,那种潇洒自如、舍我其谁的自信和从容,竟让他跃跃欲试,也想挥毫泼墨,和她好好比试一番。
傅云章嘴角轻抿,目光慢慢挪到傅云英脸上。
她神情专注,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写字的时候,嘴角始终噙着一丝笑。
他出神片刻,不知为什么,也跟着笑了。
一旁的傅四老爷看不懂傅云英的字写得到底是好是坏,紧张得大气不敢出,额头沁出密密麻麻的细汗。
读书的女孩子可能会招致别人异样的眼光,但是举人老爷亲自教出来的女学生就不一样了,而且这个女学生还是举人老爷的堂妹!如果二少爷肯收英姐当学生……或者只是指点英姐几句,有这个名分在,英姐以后不愁找不到好人家。
如此一来,傅四老爷才敢真正放手让英姐继续跟着孙先生读书。
他悄悄握紧拳头,成败就在此一举了,一定得把二少爷拿下!
傅家合族住在县城最东边的一条巷子里,和县城的主城隔着一条河,过河的桥在几里外,东大街的人去县城采买菜蔬时一般坐船。
养娘张妈妈说,以前老太太带着傅家几兄弟住在山里,家里富运才搬到东大街来住。
傅云英恍然大悟。傅家的宅院从外边看有些年头了,院墙斑驳,照壁、屋瓦、窗栏却是新的,房里的家具也很新,想必宅子是四老爷从别人手上买的,院子内部重新修葺过。
张妈妈坐在小杌子上绣鞋面,火盆放在月牙桌底下,她挨着桌角坐,把脚放在火盆架上取暖,一面飞针走线,一面和韩氏闲话家常,“过河的桥是以前的知县修的,县里人管它叫知县桥—县桥太远了,从东大街过去要绕远路,恁的不方便!举人老爷——就是大房的二少爷说等明年要单单给咱们傅家修一座桥,二少爷小的时候,家里没有族学,二少爷每天天没亮去老师家上学,夜里乌漆墨黑才回来∏时候大房的大老爷没了,二少爷是遗腹子,陈老太太靠织布把二少爷养大,二少爷没钱坐渡船,只能绕远路,每天来回十几好里路,可作孽了!家里的铺子在西大街,几位太太小姐去县城玩都是坐船,官人早上进城,也要等船来接。”
东大街在县城最东面,不属于县城主城,街巷一大半都是姓傅的人家,县里人平日没事从不到东大街来。傅家的店铺集中在西大街,西大街和渡口近,是黄州县最热闹繁华的地方。韩氏和傅云英在渡口弃舟登岸,再坐车回傅家。傅云英路上留心观察,明显感受到越往东,街巷两旁的店肆越少,人烟越稀落。
韩氏咬断线头,问:“怎么不搬到西大街去?”
张妈妈抬起头,房里还有两个丫鬟站在窗前熨衣裳,傅云英冒雪出去一趟,虽然打了伞,底下裙角还是湿了,得连夜烤干,明天还要穿的↓拈针在鬓角擦了两下,小声说,“官人和太太早就想搬走了,老太太不让搬″人都在东大街,搬到西大街去,人生地不熟的,而且老太太喜欢抹牌,不好找牌搭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老大是女郎】最新更新章节〖164.结局(三)〗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65/653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