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朽的书(2)(2/3)
。
当然了,也有不少录事拥有着大量的房产和土地。比如说专门负责国王谷仓的录事纳希穆特,据说他盗用了很多公款,现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数一数二的大富豪。而老实人却总是要忍饥挨饿!
自从西萨蒙毕业后,已经有整整七个年头了。这七年完全是穷困潦倒、不堪回首的七年!他在学校时别人为他预料的前途并不是这样的。在那个时候,他比任何一个同学都有才华。
他刚一起床,穿上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整天埋头于书本之中,阅读着、抄写着古代圣贤的箴言。
“千万别浪费时间,否则的话,你就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悲伤!用手写字,用嘴读书,倾听长者的忠告。
“孩子的耳朵长在背上,你不打他,他是不会听话的。如果你偷偷跑到大街上去玩儿,我就绑住你的双腿,然后用河马皮制成的鞭子狠狠地打你一顿!”
对于西萨蒙和他的同学们来说,河马皮的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学校里,它和纸草纸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然而,并不是鞭子把西萨蒙的学习成绩变得比别人好的。父亲送他上学前对他说的话永远令他铭记于心:“我之所以送你去上学,让你跟那些有身份的人家的孩子待在一起,是希望你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做一个出色的录事。”此外,父亲还再三地叮嘱西萨蒙,在学校里要争取获得别人的同情,要知道,没有哪一家学校是为穷人家的孩子开的。
西萨蒙学习起来无比用功。无论是读书,还是写字,他都要比同班同学快很多。他清楚地知道当新的一章开始的时候要用“红行”,也就是说开头的一行字要用红颜料写,而且永远不会忘记一首诗和另一首诗中间要用红标点分开。他可以把《遇难的船》、《伊普维尔的控诉》、《希特之子致杜亚的训言》等必须要抄写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他熟读所有的算术和几何教材,书的一开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一种方法,能帮人揭开所有神秘的事物,揭开所有隐藏在事物中的秘密。”
五个人分一百个面包,其中两个人分得的是其余的人所得的七倍。对于这道算术题,没有人能比西萨蒙更会算了。
然而,他现在必须要相信,不光是在算术教材里会出现不平均,现实生活中的面包分配同样是不公平的。
而西萨蒙呢,他并不是那种得到的比别人多几倍的人。
不过,西萨蒙并没有长时间地沉浸在悲伤的忧思中。他想起了希特的儿子对杜亚说的那番话:“假如一个录事能够在京城里谋个好职位,那他就不会贫穷。要知道,没有哪一个录事不是靠王宫的俸禄吃喝穿戴的。”
西萨蒙迈着矫健的步伐朝自己的家走去。他的妻子和年仅六岁的儿子正在家中等待着他回来。孩子已经上学了,将来也打算做个录事。他现在正用那笨拙的小手在陶器碎片和木片上涂着弯弯曲曲的拙劣的字呢。
蜡书
蜡烛——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蜡书就很少有人见过了。蜡书能够像牛油一样融化,这也许比砖书或者带书更加神奇吧。
几乎很少有人了解,古希腊时期发明的蜡书,差不多一直延续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它。
看看这幅图上画的蜡书,你就知道它长得到底是什么样了。它是用一块块像我们的袖珍小本那样大小的板子制成的。在每块板子中间刨出了一个框,里面镶嵌着黄色或者染成黑色的蜡。
每块小板子的两个角上各有一个小孔,孔里穿过一根线绳,把很多块板子订成一本书。第一块板和最后一块板的外面是不上蜡的,如此一来,当书本合拢的时候,就不怕擦坏板内蜡上的字了。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蜡板上写字呢?
墨水当然是不行了。在蜡板上写字的时候,需要使用一根钢制的小棒——蜡板铁笔,这种笔的一端是尖的,而另一端是圆的。尖的那头用来在蜡板上写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蜡板上刻字,而圆的那一头就用来涂抹掉写错的字迹,这可是我们现在用的橡皮的又一个老祖宗啊!曾经的某一个时期,人们不用铁笔,而是用手指甲在蜡板上刻字。在古希腊,当法官交换审判意见的时候,他们就用指甲在蜡板上划出线条。短线表示“无罪”,长线则代表“有罪”。这样一来,法官的指甲上总会沾满蜡。
蜡板的造价是非常低廉的。因此,人们经常用它来打草稿,记笔记,演算题,开单据,甚至用它来写信。那个时候,纸草纸全是从遥远的埃及输入到希腊和罗马的,所以非常昂贵。因此它仅仅被用在书籍上。
蜡板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十分经久耐用。罗马人用蜡板把信写完送出去,往往就会收到写在这块蜡板上的回信。一块蜡板甚至可以用上很多次,写过之后还可以用铁笔的圆头擦去,蜡板还可以重新使用。
有一句谚语叫“经常把铁笔倒过来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多加修改,这是给当时的青年作家的一句忠告。
尽管那样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十万个为什么】最新更新章节〖第15章 不朽的书(2)〗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75/75609/15.html